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千里眼”又遇上熱點網格 環境監測凸顯新常態
[2018/10/19]
一目了然疊加實時監控,將成為未來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的新常態。誠如生態環境部2017年起啟動的“千里眼計劃”,通過衛星遙感技術便能快速找出PM2.5濃度較高區域,尤其是“散亂污”企業聚集地區。同樣迎來新氣象的還有水質監測網絡覆蓋。
隨著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取得一系列實質突破,數據聯網與共享程度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監管與精準治理有了新利器。污染源分布零散,環境執法人員要及時發現污染點位并不容易。但有了科技的幫助,獲取這些以往看來難以掌握的數據成為可能。
為提高重點區域環境監管效能,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結合氣象數據、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遠在太空中的“千里眼”可篩選出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3600個網格作為熱點網格,作為重點監管單元進行監控。如此一來,大約3萬個網格如同“千里眼”,緊盯京津冀大氣治理,讓違法排污無可遁形。
作為重點監管單元,一旦網格內PM2.5出現升高或變化時,監管人員可快速準確定位“污染”的經緯度位置,鎖定污染源。通過移動式空氣質量監測設備,環境監查人員每10秒鐘就可檢測出一個濃度數據,并實時傳輸到手機軟件上。即便監管人員遠在千里之外,亦或污染源隱藏在工廠車間或者家庭作坊,也可以實現精準定位。從而提高監管效能,有效解決環境執法人員數量少、監管區域大、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等困難。
以前,常規的環境監察手段主要有明查、暗查兩種方式。與傳統方式相比,利用認知計算技術和大數據分析,通過小微站監測出的點位圖,執法人員可以清楚地知道大氣污染點在哪里。換言之,各污染源的在線監測數據一產生,第一時間按照國家關于數據傳輸的標準要求,一步同時傳輸到公司的在線監控中心和地方環境保護部門。各城市根據預警網格名單,全面排查預警網格內的各類涉氣污染源,原則是“一個熱點網格,一份問題清單”。
而在水質監測方面,根據水質光譜典型特征比對形成水質指標信息,獲得黑臭水體的空間分布,充分發揮遙感技術監測范圍廣、更新周期短、獲取信息快等優勢。具體來看,各地上報水源地保護區矢量邊界,據此調取衛星遙感影像,專業人員通過光譜信息及空間紋理信息分析,鎖定風險源。如果計算衛星網絡中斷,在線測流系統也可自成體系,作為一套獨立設備完成流量測驗任務并存儲數據。
借助這個系統,每個水源地保護區的風險點有哪些、具體位置在哪里,一目了然。此外,還將影響黑臭水體產生、治理的各類要素綜合展現,實現對城市水質、水量、污染源排放、環境因素的動態監測。如果哪個區域的環境數據有異動,所在地網格員的手機便會收到信息推送,系統也會給網格員自動導航污染源可能存在的位置,引導其前往查看。
據了解,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逐步擴大“千里眼計劃”實施范圍。并通過地面監測微站和移動式監測設備(車載式或便攜式)等技術手段,進一步縮小熱點網格至100×100米的尺度,更精準“鎖定”問題區域等專項治理舉措也已在路上。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以大數據、“互聯網+”為導向的數字技術在為環保部門督促排污企業整改提供依據,形成政府、公眾和企業的良性互動的同時,也打造出“千里眼”、“順風耳”、“超視距”等監控新常態。
隨著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取得一系列實質突破,數據聯網與共享程度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監管與精準治理有了新利器。污染源分布零散,環境執法人員要及時發現污染點位并不容易。但有了科技的幫助,獲取這些以往看來難以掌握的數據成為可能。
為提高重點區域環境監管效能,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結合氣象數據、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遠在太空中的“千里眼”可篩選出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3600個網格作為熱點網格,作為重點監管單元進行監控。如此一來,大約3萬個網格如同“千里眼”,緊盯京津冀大氣治理,讓違法排污無可遁形。
作為重點監管單元,一旦網格內PM2.5出現升高或變化時,監管人員可快速準確定位“污染”的經緯度位置,鎖定污染源。通過移動式空氣質量監測設備,環境監查人員每10秒鐘就可檢測出一個濃度數據,并實時傳輸到手機軟件上。即便監管人員遠在千里之外,亦或污染源隱藏在工廠車間或者家庭作坊,也可以實現精準定位。從而提高監管效能,有效解決環境執法人員數量少、監管區域大、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等困難。
以前,常規的環境監察手段主要有明查、暗查兩種方式。與傳統方式相比,利用認知計算技術和大數據分析,通過小微站監測出的點位圖,執法人員可以清楚地知道大氣污染點在哪里。換言之,各污染源的在線監測數據一產生,第一時間按照國家關于數據傳輸的標準要求,一步同時傳輸到公司的在線監控中心和地方環境保護部門。各城市根據預警網格名單,全面排查預警網格內的各類涉氣污染源,原則是“一個熱點網格,一份問題清單”。
而在水質監測方面,根據水質光譜典型特征比對形成水質指標信息,獲得黑臭水體的空間分布,充分發揮遙感技術監測范圍廣、更新周期短、獲取信息快等優勢。具體來看,各地上報水源地保護區矢量邊界,據此調取衛星遙感影像,專業人員通過光譜信息及空間紋理信息分析,鎖定風險源。如果計算衛星網絡中斷,在線測流系統也可自成體系,作為一套獨立設備完成流量測驗任務并存儲數據。
借助這個系統,每個水源地保護區的風險點有哪些、具體位置在哪里,一目了然。此外,還將影響黑臭水體產生、治理的各類要素綜合展現,實現對城市水質、水量、污染源排放、環境因素的動態監測。如果哪個區域的環境數據有異動,所在地網格員的手機便會收到信息推送,系統也會給網格員自動導航污染源可能存在的位置,引導其前往查看。
據了解,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逐步擴大“千里眼計劃”實施范圍。并通過地面監測微站和移動式監測設備(車載式或便攜式)等技術手段,進一步縮小熱點網格至100×100米的尺度,更精準“鎖定”問題區域等專項治理舉措也已在路上。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以大數據、“互聯網+”為導向的數字技術在為環保部門督促排污企業整改提供依據,形成政府、公眾和企業的良性互動的同時,也打造出“千里眼”、“順風耳”、“超視距”等監控新常態。
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楊經理 19811942171 微信同號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76號15樓B、C
電話:020-37636032、020-37618752、020-37611206
手機:18819137158
傳真:020-37618517
廣州研發中心:廣州市蘿崗區科學城瑞發路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