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中科研支出一年5千億 有無結果沒人關心
[2014/11/13]
被譽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院士”的李寧日前傳出將巨額科研經費轉移到自己公司的賬戶,令科技投入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通訊社新華社今天(10 月21日)刊出報道,稱中國科技支出一年達5000億元,卻鮮有見到世界級科研成果。有學者指出,科研人員在花錢方面自由度很大,“只要花錢過程中不出問題就行,至于出沒出結果,反而沒人真正關心。”
根據財政部統計,中國近8年來的科技研發資金投入接近3萬億元。政協材料顯示,2013年,全國公共財政科技支出超過5000億元,而1978年這一數據僅為52億多元。不到40年,中國科技財政投入增長了近100倍。
不過,科技投入的增長并未達到實質效果。報道稱,究其原因,部分是因為科研經費監管不到位,雖然通過層層審計監管,最終還是走向被人貪腐的結果。
10 月10日,中紀委發布科技部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據通報,審計署2012年4月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通過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 2500多萬元的問題,其中涉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等人承擔的由農業部牽頭組織實施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
這只是科研資金流失最近的一個例子,類似的案例此前并不少見。據媒體梳理,科研人員貪污經費的主要手段包括虛列勞務費用、收集發票沖賬,以及借殼套現。
報道引述浙江大學一名教授說,學校對科研資金的管理態度,基本上是誰搞到的資金由誰負責。拿到科研資金之后,學校提取一部分管理費,剩下的基本上就是科研項目負責人說了算。至于科研資金怎么花,雖然也有規定,但這些規定基本形同虛設。
山東省科學院一名材料學專家說,中國對科研資金的管理屬于過程管理,在申請項目的時候,就定下來錢怎么花。“只要花錢過程中不出問題就行,至于出沒出成果,反而沒人真正關心。”
除了科研經費監管失控,報道還稱,“碎片化”和“聚焦難”也是令科研資源利用效率低的其中一個原因。
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科研經費腐敗頻發,和現有的科研管理體制行政化有關。而在多名科研人員身陷腐敗丑聞之際,《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獲批,有分析稱,這將有助于中國改善科技投入的管理。
據介紹,《方案》將優化整合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布局,建立科技資源配置的新機制,形成高效運轉的治理體系。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表示,《方案》提出政府不直接參與項目管理,將重點放在規劃、布局、管理監督上,不僅有利于杜絕“跑部拿錢”的現象,還能倒逼政府轉變職能,為科技創新提供好的服務。此外,《方案》提出的新科技計劃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根據財政部統計,中國近8年來的科技研發資金投入接近3萬億元。政協材料顯示,2013年,全國公共財政科技支出超過5000億元,而1978年這一數據僅為52億多元。不到40年,中國科技財政投入增長了近100倍。
不過,科技投入的增長并未達到實質效果。報道稱,究其原因,部分是因為科研經費監管不到位,雖然通過層層審計監管,最終還是走向被人貪腐的結果。
10 月10日,中紀委發布科技部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據通報,審計署2012年4月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通過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 2500多萬元的問題,其中涉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等人承擔的由農業部牽頭組織實施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
這只是科研資金流失最近的一個例子,類似的案例此前并不少見。據媒體梳理,科研人員貪污經費的主要手段包括虛列勞務費用、收集發票沖賬,以及借殼套現。
報道引述浙江大學一名教授說,學校對科研資金的管理態度,基本上是誰搞到的資金由誰負責。拿到科研資金之后,學校提取一部分管理費,剩下的基本上就是科研項目負責人說了算。至于科研資金怎么花,雖然也有規定,但這些規定基本形同虛設。
山東省科學院一名材料學專家說,中國對科研資金的管理屬于過程管理,在申請項目的時候,就定下來錢怎么花。“只要花錢過程中不出問題就行,至于出沒出成果,反而沒人真正關心。”
除了科研經費監管失控,報道還稱,“碎片化”和“聚焦難”也是令科研資源利用效率低的其中一個原因。
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科研經費腐敗頻發,和現有的科研管理體制行政化有關。而在多名科研人員身陷腐敗丑聞之際,《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獲批,有分析稱,這將有助于中國改善科技投入的管理。
據介紹,《方案》將優化整合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布局,建立科技資源配置的新機制,形成高效運轉的治理體系。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表示,《方案》提出政府不直接參與項目管理,將重點放在規劃、布局、管理監督上,不僅有利于杜絕“跑部拿錢”的現象,還能倒逼政府轉變職能,為科技創新提供好的服務。此外,《方案》提出的新科技計劃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下一篇:新國標能否驅散防霾品市場“霧霾”
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楊經理 19811942171 微信同號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76號15樓B、C
電話:020-37636032、020-37618752、020-37611206
手機:18819137158
傳真:020-37618517
廣州研發中心:廣州市蘿崗區科學城瑞發路1號

